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契丹应该是鲜卑余部,鲜卑源自东胡。其实民族史非常不好说,特别是少数民族。
【传说】一剪闲愁
这些民族名称的出现,全靠华夏族历史记录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他们自己没有文字,无法记录历史,关于他们的起源来历等等都是口口相传。
而口传必然会随着时代发生一些变化,远不如文字记录的稳定
而且关于他们的记录是汉人记录的,难免出现误差。而且这些民族名称本身是汉人对他们的描述。比如羌人,羊儿为羌,羊女为姜,这是很古老的游牧民族。
【传说】一剪闲愁
羌族出美女吧?古代说道美女,似乎都是姜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羊大为美,传说里的炎帝就是姜姓。 华夏、氐羌应该都是古羌族的分出来的,
这是史前时代。
古代美女称姜,主要是因为西周同姓不婚。姬姓的天子诸侯都娶姜姓的美女,一来二去姜就成了美人的代称。
岂其娶妻,必齐之姜。西周初期中期没有王后这个称呼。王后被称为王姜、姜氏,姜本义是牧羊女。
汉藏是同源的,基因和语言都可以证明。古羌族其实是种追溯,追溯传说炎黄之前的历史 。
华夏形成后,对四方民族有一个描述。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,东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蛮。
东夷披发纹身,不火食。西戎披发衣皮,不粒食。南蛮雕题交趾,不火食。
北狄衣羽毛穴居。四夷那时候就是根据风俗习惯不同分的,也不是歧视他们。
蛮、蜀都带虫字,这跟他们的图腾信仰有关,不是华夏笑他们是虫类。
【传说】一剪闲愁
华夏文化具内敛性哈,这些民族都与华夏族融合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后来华夏确实强,无论实力还是文。因为向四周辐射,因而这就形成了我曾经说过的天下观。也就那之后,华夏才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四夷,而华夏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。
再拉回来接着说羌,商代有羌方,经常与商人征战。商人祭祀还用种田的奴隶,也被称为羌。由此可见,羌必定离商朝不远,就在陕西甚至更近河南的地区。
到了西周,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,客观意义上扩大了华夏的范围。东周时代 与秦对战的义渠就是羌人的一支,后来被秦所灭。这时候羌就是对西北、甘肃、青海一带居民的称呼。
至于后来东汉的时候羌人东迁逼近了三辅,乃至五胡乱华也有他们。他们大部落几千人、上万人,小部落一二千人。由他们的首领被称为大人的统治,五胡之后,羌人销声匿迹了。
实际上他们木有消失,吐谷浑、党项大部分人都是羌人后裔,但是他的首领已经变成了鲜卑人。
【话唠】大江
你这一疏理,很多民族的来历就清晰了。免去多少人无历史的夷狄乱说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也就是说无论隋唐时期的土谷浑还是后来的党项,都是鲜卑统治。羌人底层双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。
羌人是游牧兼农耕的,但是木有文字。所以纵然它们的历史悠久,但是搞不清自身的历史。当鲜卑征服他们的时候,他们的祖先就是鲜卑人的传说。
就像藏人也是羌人转变的,但随着佛教传入,他们的祖先神话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。
民族史之所以难说,一个是少数民族史本身资料少,而且他们之间也相互这个兼并融合。还有就是汉族本身的描述,随着华夏的扩大,也把同一称呼扣到了不同人的身上。
【话唠】大江
美国,号称美丽坚民族大熔炉,只经济政治上一体,内在各族裔文化差异与独特性巨大,认同很难。你这从我国民族起源的远古说来,越发觉得中华文化融合力量的伟大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比如东夷,最初东方九夷、淮夷、徐夷,从辽东到江浙都是夷人,但后来都被融入了华夏。如齐国就融合莱夷、风夷等,结果这些人都成了华夏人。东夷就不再是称呼他们词,改成东北的少数民族。到了后来东夷就是日本那一些岛国。
【话唠】大江
倭,怎么来的?能说一下吗?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貌似是东汉,日本向汉家天子进贡。他们自称大和,发音近似倭,所以汉天子就发给他了一个汉委倭奴印。
当然,倭字本身有矮小的意思,这也是汉人对日本的一种描述。为啥非用这个字?
【话唠】大江
东汉人太实事求是了。可能从东汉起,倭人就对大充满向往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好几个国家打仗就为了给汉天子进贡。汉天子给日本的这个金印已经出土了,现在在日本的一家博物馆里收藏。
【活跃】高高再上
华夏原本也是外来的游牧民族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哪里是外来的?本土的。三国时期,日本三韩给不了天子进贡,他们就给当时的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进贡。姜水就在今陕西宝鸡市,姬水也应该不远。他们就没出黄河流域,哪来的外来一说?
扯回来,说契丹。契丹是鲜卑余部是没问题的,后来契丹融合了奚人。奚人的图腾是白天鹅,他们也是东胡鲜卑,是鲜卑宇文部的别种。奚人在辽朝地位仅此与契丹人,随着辽代灭亡,奚人就被融合没了。
契丹没崛起的时候被卢龙节度花样吊打,那时候,华夏将领也黑得很。烧边,
他们游牧民族不是喜欢秋高马肥的时候南下叩关吗?
直接将靠近长城,以北数百里的草原都烧了。成了一片白地,让他们无法就地供应马料。结果搞的那些游牧民族也是要死要活的。
综合来看,中原王朝吊打游牧民族的时候比被他们吊打长的多,不要看到辽金元清,就以为种地的打不过放羊的。
【话唠】大江
好像有这观点,游牧民族特能打,例如成吉思汗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那是赶上了金宋西夏都衰败了。
【话唠】大江
对,岳家军很厉害。这是用人体制的问题吧?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一个是处于上升时期的集团,一个是积累了几百年问题的王朝。金被吊打那不是很正常吗?至于宋,伐宋的时候,蒙古已经不再是一个小部落了,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帝国。
【话唠】大江
每一国都有势,不同势交叉斗争,一起组成更大历史的势。而势又与主政者的谋略才华与相应体制相关,这就涉及到历史中的主体能动性了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事实上,只要中原王朝,还在上升时期或鼎盛时期,游牧民族就是崛起也最多形成一种对峙。比如匈奴,秦朝的时候被吊打。在秦汉之际刚崛起。刘邦建立了汉朝。纵然武力强横一时。也只能隔着长城,不时叩关。而不能灭了汉朝。
【话唠】大江
这是一种不同生产财富制度基础上的强弱历史常规表现吗?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是。
【话唠】大江
更复杂的生产,更需富有生产效率的组织形式,更多的财富,更持久的力量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农耕文明的军队更有纪律,整个国家集权动员能力更强。制度精细完善,所以汉代骑兵,骑术比不过马背上的民族,但是合力杀过去的时候,匈奴也溃败了。
【话唠】大江
1十1>2组织性效率啊,中华先人太有文化了,无怪乎兵法这么高明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仔细想想,五胡、辽、金、元、清,哪个不是遇到乱世或衰世才得以崛起的?
【话唠】大江
云过一说,道路自信,制度自信,理论自信,文化自信,自古有之。不内乱,华夏定是光芒万丈。
【话唠】云过无痕
看历史,咱们一般人就要看出来一种自信,了解祖先的荣光。历史的作用是鉴古眀今,它最高境界就是见人性。考索不同制度,不同时代的人性变化。
历史学家自己做不到,他们的任务是搞清楚发生什么事,让历史尽量客观,以资后人总结运用。
至于我们大多数人看了历史,了解古往今来,树立自己的史观,有一种对民族对文化的自信,这就非常好了。
【话唠】大江
有人单从人性看历史,有人单从历史看人性,有人却从历史中看到人性,复从人性看到创造性的历史。眼界与认识过程单线与复线决定了读史收获。
来源:东方时事解读QQB文化群
时间:2016.6.2
附注:东方时事解读QQ系列群内任何一位成员的发言、其内容均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,不代表“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”及其网站、公众号的观点与立场!
- 上一条消息:西方体制适合中国吗?
- 下一条信息:全球暖化研究之父:宁愿看到气候谈判破裂